全景

昨天《战神》追加『相片模式』推送,都在拍。
作为全景的副产品,就不知道大家对这种构图感兴趣吗?

图二是今年美剧《The Crossing》的海报,也是对全景图重新投影的。
微博 微信 zhihu 2018-05-11 19:03   17回复

评论
给dalao跪了
shuanghuachun 2018-05-11 19:05
图一如果能圆一点就神作了
zazekakera 2018-05-11 19:14
哇的一声给大佬跪了
orcasdli 2018-05-11 19:30
父与子的话畸变比一个人明显多了
thymol1996 2018-05-11 23:20
summer_1_breeze 2018-05-11 23:22
想到PS CC2017(2016)的启动画面
barneyup 2018-05-12 07:50
图1是游戏内实际能拍到的效果吗?还是后期的?
lolling_chris 2018-05-12 11:05
哇塞
headlights2001 2018-05-12 12:25
有点像鱼眼?
dark_flameboy 2018-05-12 13:12
【说明】
全景图的副产品,也是突然想到,可能有的朋友需要这种有“瞭望感”的手机壁纸。
但是我压印出来,好像小伙伴都不太感兴趣。

======
@zazekakera 
和这个山的形状有关,这边一个洞口造成了不平,所以重新投影起来,不是圆的。
假象你桌面上有一个很标准的锥形,平切掉顶部,留下一个圆的截面,然后角色站在这个平面上拍,就可以比较圆。
我还没摸到后面,前天才借来的游戏,不晓得还有什么拍摄机会。尽量吧~

======
@shuanghuachun @orcasdli 
我不是dalao,P9那么多dalao,我就是普通玩家。
手残普通玩家,昨晚刚到九界湖。
======
@barneyup 
吃……吃了不会PS的亏。
不过确实Adobe这两代才开始对全景重视起来。
倒是学习了,不是你爆料,我都不知道PS启动画面还有一个流行文化梗。

======
@thymol1996 
因为在一条直线,而直线都是拉成圆……
我看看后面拍摄能不能注意下。

======
@lolling_chris 
按了二十多下DS4手柄的Share,图片塞电脑上算出来全景图(这张在这里)。
全景图,除了用这种方式进行展示;还可以压印成二维平面图,同一张全景图,投影结果就很多,这种构图只是一种。

zhihu 2018-05-12 13:23
真漂亮 做手机壁纸了@zhihu
lndlzh 2018-05-12 18:22
偶尔看看还行,看多了没啥意思,和十年前流行拍HDR差不多
sonicjam_ 2018-05-13 05:21
@sonicjam_ 怕是没拍过hdr吧,hdr对过亮或过暗部分是确确实实有提升的
youmenjun 2018-05-13 07:34
@youmenjun 拍过很多。你说的这话就和说[超广角对取景范围确确实实有提升]一样没有意义,很多技术手段因为能产生特别的观感最后都变成了艺术风格。
sonicjam_ 2018-05-13 13:03
莫名就吵起来了。我多事做一个介绍。
======
用于摄影的HDR,通常是做两部分内容:
- 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得
- 色调映射

前者追溯到计算机图形学老司机,Paul Debevec,在1997年提交的论文。用相机在同一场景拍摄数张不同曝光的照片,然后计算合成。通常的储存容器/格式,就是HDR创始的Greg Ward在其Radiance中使用.hdr后缀格式。

.hdr吼不吼?当然吼啊~
但是人民群众不喜欢啊~
人民群众热爱诞生于1992年的联合专家组格式,也就是jpeg;你别说1997了,2018年我们都还在用。
.jpg可以展现的动态范围相对较小,那就不够用啊。所以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压缩,也就是色调的重映射 Tone mapping。

把大象放在一个有限的冰箱里,肯定是一个有损压缩,如何得到合适的效果,有很多算法和参数值得推敲。
在大约10年前,HDR摄影后制的相关软件里,通常会给出一个或者几个滑块,可以调整——毕竟,用户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问题就出在这里,为了适配多的场景和口味,滑块涵盖的范围就会很大;
手重的用户往往直接拉到底 『不拉到底怎么算HDR嘛』甚嚣尘上。
一时之间,退休的张大妈,村里照相馆的王二狗,都做着这种量产的重口味HDR。
做的人多,而且本身口味确实犯冲,就造成了观感上,品味low。
也就是反推了用户群的选择。

但是呢,好的HDR合成作品,有的就非常柔和,你甚至看不出是。
所谓看多了没意思,可能还是那些年村里摄影赛的泛滥回忆吧。
======
王二狗他们一村子烹调鸡蛋的手艺不好,并不影响对鸡蛋本身品质的追求。
合理的HDR带来了远超传感器水平的增益。

2009年,索尼把自己的「CXD4109AGG」装配到机器上,称作「BIONZ」,这一年的TX1、HX1,以及稍迟的α550,受益于强大的处理能力,多出了一些新功能,包括调用视频处理的扫描全景,还有启用多张拍摄的HDR机内合成,计算能力甚至可以处理一些手持造成的位移。之后这一功能几乎成为业界标准配置;然后又延伸到智能手机上。

视频也想沾HDR的光。佳能的魔灯固件开发者a1ex想到一个方法,让传感器在奇偶行用不同参数曝光,之后合成。虽然损失了一半分辨率,但是带来的可用性提升更加激动人心,后来他还发了一篇论文。索尼版本的叫做BME-HDR。
另外一个思路则是利用AB帧混合,这样会带来一半的帧率损失(RED版本称作HDRx,索尼版本叫做DOL-HDR,有的写作DOL-WDR)。

2016年披露了一种新的想法,在子像素层面上完成渐变式的曝光叠加,从而使得在从拜耳阵列获得全像素的时候也完成高动态范围合成。这种方法没有更多的细节披露,在索尼叫做空间复用曝光SME-HDR,有猜测Google的HDR+可能与此有关。顺带一提,DXOMark的手机拍照排行榜的,超过90分的名次里,就只有Google和相关的HTC还在用『丢人』的单摄像头方案。

这种基于硬件底层的HDR进化,潜移默化,也确实对成像有着帮助。
======
为什么是一个计算机图形学的老司机(当时还是新司机)来研究一个摄影的应用呢?
HDR这个概念,最早是在计算机图形渲染里出现的,也可以叫做High Dynamic Range Rendering,缩写HDRR,或者HDRI(最后改成Imageing成像),最早是Greg Ward,在1985年开始做的工作。
我们亲爱的Paul Debevec,在1996年,拿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hd,研究是关于在摄影中应用,主要是利用同一物体的多角度照片生成这个物体的3D模型;研究把HDR带入到摄影中,或者按论文标题,从摄影照片中得到高动态范围成品,应该是学术路上的“一段弯路”。
Paul 协助了多部电影的制作,包括《黑客帝国三部曲》《蜘蛛侠2/3》《金刚》《阿凡达》等,是一个在IMDb上有自己页面的科学家
他2016年加盟Google的VR团队,当年就出了换头科技,还上了TED,给大家讲了一些人生经验。
zhihu 2018-05-19 02:52
@lndlzh 
比较摸,更新了两张,欢迎选用。



zhihu 2018-05-19 16:46
@zhihu 感谢
收藏了
lndlzh 2018-05-21 20:06
回复不能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