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主角只有一个,那主题多半不是拯救世界就是自我拯救;另一类主角是一行,他们会以一个团队姿态出现,这样主题往往就变成除了拯救世界和自我之外,还要互相拯救。
如果是后一类,那么同伴、旅行、信任与成长便是支撑着各种拯救中不可或缺的四元素。然后通过一个“清晰的愿景”来指路,过程中靠设置层层路标来影响和改变这些元素,进而元素们得以量变到质变,最终拧成一股绳达成愿景,这是几乎所有这类RPG在讲故事时共用的套路。
《女神异闻录4 黄金版》(以下简称P4G)也不例外。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剧透,这里我们就针对这款游戏跳开常规套路,尝试聊点别的。
得益于ATLUS对团队内角色之间互相拯救桥段上的浓墨重彩,游戏中每位角色的性格被塑造得极其细腻且饱满。当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对本人而言,所有角色走一遍,我觉得还是当属玛格丽特最有趣。
怎么个有趣法,我们慢慢来看。
首先是她的身份
作为连接人类意识状态和混沌状态间的中转站,天鹅绒房间(velvetroom)的房主伊戈尔(Ygor)和玛格丽特(Margaret)之间看似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但实际上雇主干的是合成人格面具的执行工作,而玛格丽特这位雇员做的却是掌管所有人格面具的录入和管理工作。员工做规划,老板去执行,似乎很符合当代互联网公司的平等协作精神啊。
同时《P4G》运用象征学手法,用二十二张大阿尔卡纳塔罗牌(Tarot)对应于主角鸣上悠产生社群关系的各种角色(“世界”是唯一没有对应角色的一张牌),除了是对各自性格轮廓的勾勒外,也是对不同身份的一种定位。
玛格丽特被赋予“女皇”这张牌(对应塔罗牌中的第三张”皇后”,The empress III),意味着玛格丽特身份蕴含有尊贵、权威与富足的特征,牌面上“女皇”的服饰、皇冠与权杖对此均有体现。因此从塔罗牌赋予的象征意义来看,也恰好印证了玛格丽特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
这样一来,便可以解释前面提到过的雇主雇员之间的关系本质了。若把玛格丽特直接喻为女皇,那房主伊戈尔充其量就是个被册封的男爵,只不过“天鹅绒房间”这个公司是男爵开的,女皇在里面挂了顾问一职而已。
其次是她的职能
玛格丽特在游戏中发挥的职能也很有意思,打个比方,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讲,若把鸣上悠主角一行归类于商品消费方的话,那么天鹅绒房间就是个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商品提供方。在这个内部分工模式下,伊戈尔负责生产和加工人格面具,而玛格丽特则负责将人格面具卖给主角团队。
而从商品原材料的供应与采购来看,玛格丽特所掌管的恶魔全书在回收登陆主角团队拾到的人格面具时,竟然是分文不付,这从我们现在的经商角度来看,我从你那里把不花钱回收来的一堆破铜烂铁重新熔铸成锃亮的钢板,然后高价再卖给你,这简直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无本买卖嘛。
不过想想这也可以理解,对于女帝的玛格丽特而言,哪有诸侯给天子进贡时,还要索取回报这等事?至于我要不要加工再卖你,那又是生意层面上的事了,大家一码归一码,哈哈。
看来玛格丽特不光只是个顾问,还被赋予了CEO的实权。所以,无论从“天鹅绒房间”这个公司内外部的分工体系看也好,还是从具有象征意义的塔罗牌上看也罢,真正实际拥有话语权“发号施令”的其实是玛格丽特这位大美女啊。
除此之外,玛格丽特在游戏中还起到了鸣上悠导师的职能。其实这就和以前读书时,学校一边卖教材给你一边还要教你知识是一回事。说你光会用人格面具还不行啊,你还得掌握一门诀窍,这门诀窍就是靠和身边人建立“羁绊”。
但有意思的是,建立羁绊的方式我就不告诉你,你自己去慢慢摸索,总之最后我来搞个期末考试验证验证你学得怎么样就行了。玛格丽特作为《P4G》的最终隐藏BOSS,是否也包含着这层蕴意呢?
就像批改数学卷,只要学生给出诸如解:设距离为X,X=100,答:所以距离为100米这样的没有逻辑计算过程的卷面时,老师多半只会给个“乄”。但为何作为导师的玛格丽特对“悠”的教育却只看结果忽略过程?这个疑问我们先结个扣,继续往下说。
接着是她的名字
为了能更好地说明这个名字有趣在哪儿,我们这里要连接现实中的“玛格丽特”展开来讲讲。
十四世纪的法国,瓦卢瓦王朝整体续航了大概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328-1589)。但这二百多年,纵观整个王朝,要说大事,大致是干了三件:一件就是和英国因领土问题互捶,而且一捶就是一百多年,大家所熟知的民族英雄圣女贞德就出自这段百年战争的历史;紧接着就是联合北欧国家和那个与英国结盟的神圣罗马帝国在意大利互捶,这一捶又过了半个多世纪;最后因国内天主教和新教(胡格诺派,也叫加尔文派)之间的矛盾,自己人之间又开始互相捶,直到1598年才捶完。
同时因亨利三世的遇刺身亡,瓦卢瓦王朝终究没能挺过十七世纪,取而代之的是波旁王朝,即法国大革命前的最后一个王朝。玛格丽特·德·瓦卢瓦(1553-1615),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女儿,这位在历史中留名的芳华故人,就是在法国本土的宗派斗争期间登台的。
玛格丽特这位芳华故人在历史上留下最为厚重的一笔,是拜她母亲凯瑟琳所赐为自己女儿亲手策划的一场婚礼。但谁知表面是为了婚礼,实则是借信仰天主教的玛格丽特和新教的亨利的这场婚礼来诱杀新教教派的首领和教众。看来醉翁之意果然不在酒,在于圣巴托罗缪之夜啊。
虽然“巴黎的血腥婚礼”是场悲剧,但当我们用放大镜来看这个事件点上的玛格丽特,会发现这位公主身上一些温情的东西。
首先这是场政治婚姻。玛格丽特和亨利本身连认都不认识(虽然从血缘关系上讲亨利是她的双料表兄)哪还谈得上爱情,同时玛格丽特当时自己有喜欢的人,更何况两个人所处的信仰阵营还处于对立状态。但在这种前提下,当我们回到亚历山大·弗拉贡纳尔的圣巴托罗缪之夜玛格丽特卧室的这张油画时,可以看到玛格丽特仍旧选择坚定地和丈夫站在一起。
当时她拒绝母亲凯瑟琳借血腥屠杀取消婚姻的劝解,和她在血腥屠杀夜里向天主教派卫兵说情以此保护新教徒,以及后来协助信仰新教的弗朗索·赫尔克以及作为她丈夫的纳瓦拉王储逃离巴黎。
从这些小点中,我们可以读出玛格丽特身上所具备的“虽然我们信仰不同,我也不了解你,但既然命运让我遇到你,不管你是谁,我都应当尽我所能帮助你”这种活在当下的宽容心态和高贵人格。
因为相遇,所以包容。
大仲马对玛格丽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过一次还原,在他小说以及后来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玛戈王后》中都有体现。有意思的是,小仲马的作品中也有涉及到过一个玛格丽特,不过不是法国的这位王后,而是一名妓女。
《茶花女》中的这位叫玛格丽特的虽然是名妓女,但她身上也有着和玛戈王后一样的气质。这部作品中的玛格丽特本身是深爱阿尔芒,但为了不去伤害阿尔芒而不得不坚守一个不辞而别的信诺,即使在过程中被最爱的人误解和羞辱,她至死咬牙隐忍。
因为爱,所以宽容。
最后是她的方式
当我们再返回到《P4G》的这位女皇身上,似乎在她身上也能看到类似历史中这些玛格丽特们的可贵精神品质。
游戏中,玛格丽特在教会如白纸一样的鸣上悠到底什么是羁绊的同时,自己也与主角产生了羁绊。但她不会告诉你用什么方式去建立羁绊,更不会因为要达成她想要的结果而对悠的行动发号施令。她只是站在那里静静地看着直到最后亲自去验证。
从相遇相识到相知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她都持一种包容的姿态面对你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即使有犯错,有曾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我们这位有爱的女皇也一律采取了宽容的态度。
若同“女皇”的社群羁绊达到MAX,会出现玛格丽特亲吻主角的一幕。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其实玛格丽特虽身处团队之外,但她一直关注着主角一行,一直在爱着这个“愚者”的团队。这是一种不控制的智慧,换句话说,玛格丽特对主角一行建立羁绊寻求真相行为的一种不控制的管理方式,只是这种不控制不来自放任与诡辩,而是发自真心。
行文至此,我们是否也就容易理解,为何玛格丽特对主角一行的“教育”是重结果而轻过程,这片易被误解的良苦用心是否也正是来自这份真心呢?
就像现在我们经常提到的团队精神。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团队精神?其实我觉得《P4G》本身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我们共同的愿景是寻求世界的真理,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寻求方式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人非圣贤,谁也不能保证今天是队友犯错,明天就不会是你犯错。只要不触及到原则,面对队友的错误,与其付诸埋怨与斥责的方式面对,倒不如来些真诚的鼓励和期待更好。
也许正如玛格丽特的花语——“期待的爱”,因为相遇,所以包容,因为爱,所以宽容。而这份难能可贵的包容与宽容之心,不正是羁绊的真正灵魂之所在吗?
这,就是我觉得玛格丽特有趣的原因。
后记:记得《十二国记》里,中岛阳子发布废除伏礼的初敕时说过这么一句话:“……让别人低头,不这样确认自己的地位就不能安心的人的事我不管……人啊,真正感谢、尊敬对方时,会自然而然低下头……”加之《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在日记中写道:“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明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也许这些便是包容与宽容所能换来的回报吧。
文/品游师(PSN:asakwok,微信号:gamewhy2015,一个喜欢写作文的游戏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