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在网易爱玩网。
我一直在想,索尼如果不涉足游戏,没有当年PS中间插上一脚的话,今天主机游戏业会是什么样,可能会变成别的公司,或者干脆就微软和老任单挑,一老一小俩虎相争,再不行SEGA也活下来,来个SS4或者DC几什么的,一代代延续,变成另一个三足鼎立,甚至是多足。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起码20周年纪念是没了,也不可能“一切为了玩家”,因为这句台词不是谁都能说的,一定要靠漫长的时间去沉淀,那份荣誉感和信仰感才能熬得出来,有了文化的传承,大家才会信你认你,不管你怎么表现,反正我就“无索不玩”了。包括老任也不行,虽然更沧桑,但也只能说”一切为了粉丝”。所以我一直庆幸幸亏有PS,否则我们记忆深处的一些共有的东西就不复存在,想想都痛苦。

PS诞生的那段故事很多人都清楚,可以说完全是索尼自强的结果,虽然也有耍小心机,合同里玩文字游戏,搞模棱两可,偷学老任主机的研发流程等等,但任何人你把他放大看,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大方向拿得稳就行。
反而老任在这事上拧巴了一下,为什么呢?虽然是合作研发,但当时老任认为索尼不入流,说你不是CD-ROM的技术牛逼么,那你帮我完成超任的光驱化,但我只把这块割给你,你就老老实实做这个,大把人能替代你,所以别给我耍花腔,有点郭台铭看车间工那种小眼神。说白了还是没放平身段,虚怀若谷。但说实话也很难放平,当时老任如日中天,人就这样儿,事太顺就容易狂,企业也一样。
这边索尼也挺有意思,刚跨进门槛,想借个东风站住脚,马上就考虑后面怎么独立的事儿去了。但他也清楚自己挺被动,肯定会被老任压制,就想了个法子,在协议里补了一条,说合作可以,但你得同意我也能设计一套制式,便于两种SFC的兼容。

大家知道制式意味着什么啊,之前我写了篇文章专门说这东西,等于拿到了绝对话语权,就是我有一套全新的规格,可以兼容我们的光驱SFC,当然也能兼容你的老版,但得看我心情,心情好达则兼善天下,心情不好我完全可以按这个制式开发个新主机出来,你靠边站。老任一看气得要死,说这还了得,一车间工还想逆袭,我靠边前你先滚蛋,合同一撕,立马找了个备胎飞利浦,不愧性情中人。
但恰好这么一下,相当于给了索尼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瞬间把久夛良木健逼到绝境,东风没得借了,更别提越级登位,美梦黄梁,只能自己独立。当时索尼的一把手是大贺典雄,是50年代盛田昭夫发掘的才子,之前成功收购好莱坞巨头哥伦比亚靠的就是他,这次PS的诞生他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令人尊敬也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人,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下,集大音乐家,大通信专家,大商人于一身的这么个人。

老任单方撕毁合同后,久夛良木健压力非常大,毕竟整个盘子是他端起来的,中间出了这样的问题,多半还是很愧疚,但他也清楚当前只剩下自强独立这一条路可选,就果断展开游说。当时索尼内部阻力重重,很多人不看好这事,说算了吧,没有踏脚石风险太大,几乎一致看衰。没办法,久夛良木健负荆请罪,经常看日剧的朋友清楚,像《庶务二课》里那种下跪镜头,他估计没少用。
最后大贺典雄高瞻远瞩,再加上他本身也很欣赏久夛,觉得这是个实在人,于是力排众议,说我相信你,Do it!就像十几年前山内溥拍板横井军平那样,就是赌人,赌未来。这里有一点点区别,当年的横井军平没什么负担,纯粹是一腔兴趣,久夛良木健当时已经没有退路,所以责任感更重,动力来源不太一样,但总归都是渴望被认可,所以没办法,只能都拼了。结果大家知道,和当年的Game&Watch一样,最后PS横扫市场。很多事就是这样,关键时刻就看你挺不挺,挺出来你就能改写历史,反之就会被历史改写。

对于这款主机,大家都曾有过很多美好的记忆。我那时买不起主机,就只能去小黑屋花钱玩。PS出来之前我就养成了去送钱的习惯,当时那间小黑屋的门牌号是24号,一说走去24号,谁都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后来大家觉得这招还挺好用,能骗老师和家长,还挺神秘,就都这么叫,以致于最后变成了一个暗语。
24号的价格非常贵,最先都是4块钱一小时,后来MD出来了,红白机就降了价,变成2块钱,再来是SFC登场,上初中后,差不多九五年左右,MD和SFC又逐渐凋零,PS和SS搬进来,这俩主机94年年末才上市,所以算是相当快了。我一直纳闷老板消息怎么这么灵通,但这个问题至今也没问出口,也没法问了,因为老板早已去世。我从第一脚踏进24号的大门,他在我印象中就一直是个老爷爷,年纪非常大,步履蹒跚,开机换碟很慢,老顾客都清楚这点,所以都很有默契,从来不催,就一边玩一边等,直到今天想到这事,我都很感动。

后来我老家那边开发商进来,曾经那么宁静的一个小镇,最后也没抵挡得了推土机咣一下,楼房林立。很多年后24号还在,但已经换了地方,以前是在一个叫理学街的弄堂里面,因为整条道被推平,搬到了大戏院一层,为这个我还费了好大劲,到处问人才知道。
当时老板已经换成了老爷子的儿子,里面除了PS2,还多出好多各种各样的赌机,完全大变样。我和他聊了很久,提到曾经的24号,说那个谁谁谁,技术特牛逼的叫啥来着,哦,对对对,他去哪儿了,现在还好吗?我们的对话经常被打断,时不时会有人喊他,“老板,换50个牌”,“老板,换钱”。我当时很惊诧,因为我记得他一直是玩RPG的,问他你喜欢这个?他说没办法,主机生意不好做,也是为了生存。
最后他笑着跟我说:“你记得曾经你还在老爷子那赊了10块钱的账吗?”确实有这事,但我怎么给他都不肯要,最后完全是硬塞才收下。大前年我回老家,又去了次戏院,去找他儿子聊天,结果变成一台球室,他儿子叫康明,应该比我大20多岁,后来再也没见到他,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文/品游师(微信公号:gamewhy2015,一个喜欢写作文的游戏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