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8月31日,初音未来诞生。作为一名耀眼的明星歌手,完全有能力跟贾斯汀·比伯、鸟叔和筷子兄弟这样的互联网音乐大触站一起比划两下。还有点比较有意思的是,但凡这些火遍全球的洗脑歌,都特别有节奏感,没有大起大落,都是那种小波段的一上一下,大家一听,不自觉就会跟着节奏点头踏脚打拍子。亚洲音乐以旋律为主,欧洲是和声,非洲音乐强调节奏,所以我坚定地认为,直到今天,要把对音乐的贡献排个名次,黑人还是名列前茅。
初音未来刚出来就迅速一路蹿红,当年之前公信榜一放出来,各种实力派偶像派歌手都傻了,只知道是电子音乐,大家习惯了,电子音乐一来,立马猜想是不是Owl City又在玩什么花招,但一看不是,又不像动漫专辑,也不像COSPLAY,说这是什么鬼,跑来跟我抢饭碗。活人堆里冒出一虚拟人,这在之前是闻所未闻的,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别人唱不出来的她也能唱,几乎全音域制霸,是二次元逆袭三次元的一本经典教材。
初音未来只是一款音乐软件的名字,但初音这个歌手只是音乐爱好者赋予的一个虚拟形象,并没有实体,但跟游戏和主机一样,必须要依托实体,这个实体的老东家就是YAMAHA,乐器业的百年老字号。像风琴、电子琴、钢琴等这些带键盘的,大家一说品牌,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我们这边的珠江钢琴厂,当然没法跟它比,包括我妻子的大学母校星海音乐学院,因为产业链的合作关系,学校里全是珠江牌,但她告诉我,学生在学校就用国产货,一回到家,多半搁的是雅马哈,当然钢琴还说得上两句,但真正的keyboard那种多排键盘,一说质量最好的,只能是这个牌子。
日本人做东西很精细,而且这种精细还不像德国,德国什么东西一来,一眼看上去的感觉就是纯粹的工业化,像汽车,奔驰就是个典型,或者是家装行业,德国生产的瓷砖墙砖,连半个毛边都没有,整个一光板,特严谨特工业。日本虽然也是工业化生产,但不同德国的是,他们还总能跟艺术扯上点关系。雅马哈那三把音叉的LOGO,保留了这家公司乐器起家的痕迹,当然现在什么都做,但依然坚持用音叉的标志,说明在这家公司眼里,虽然生产的是不同东西,但万物同缘,世间万物都遵循特有的音律和节奏在演变着,能够用心去感受到这种涤荡灵魂的旋律,才能做出有情感的产品。日本的匠人文化就是建立在这一点上,因为他们物资有限,所以无论什么资源,都要尽可能最大化利用,做出精致,体现出人情味,这种在头发丝上跳芭蕾的极致精神,成就了百年屹立的雅马哈,也为搭载初音的这个软件实体——VOCALOID夯实了坚固地基。
雅马哈开发的这套声音合成软件,总体结构很简单,是个三层结构,最底层是一个“合成引擎”,中层是个“歌曲编辑器”。歌曲编辑器和PS、Illustrator一样,是一个界面,提供一套完整的编辑工具,音乐师把主旋、歌词、声调、节奏这些都放进来,开始变魔法,汇成一张数字乐谱,然后传给底层的合成引擎,合成引擎一识别,觉得哪里要配什么音,要怎么拼接,智能地就从上层的“音源库”去找素材导入,来实现这张数字乐谱,制作人试听后并对细节进行微调,包括口的开合度、呼吸力度和颤音这些拟真参数,觉得满意了,再从编辑器中把这首歌导出来,形成一个音乐文件,大概原理就是这样。
这个软件最早并不是用来商用的,而是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在西班牙一大学偷偷开展,雅马哈很早就开始重视音乐教育这个环节,类似美国的西点和我们的黄埔军校,就像15世纪初期,大航海刚冒芽时,葡萄牙的亨利王子开的那个航海学校,培养了大批后来的造船、气象、仪器、图纸和航海方面的精英,孕育了大量相关人才,于是才有了后来伟大的大航海时代。所以我觉得雅马哈搞的这个音乐研究学院,是推动人类人声合成技术发展的摇篮,同时也是支撑雅马哈百年屹立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作为一个完整的技术专利,雅马哈并未全HOLD,而是只控制了底层和中层这两层,把“音源库”给授权开源出去了。于是大量第三方音源库冒出来,C社的初音未来这个音源库就是其中一个。这样一弄,五花八门的音源为制作人提供了更多样的元素搭配,就能做出更好更丰富的音乐出来。和主机和游戏的关系一样,雅马哈选择只卖主机,精力只投在主机上,潜心研制,同时开源音源库,让大家集智来创造,这种模式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常态化分工模式。游戏行业到最后,为什么只有任天堂、微软和索尼,音乐合成软件,最牛逼的只有VOCALOID,只有一个初音,为什么后来者怎么都追不上,我想绝对不只第一桶金这么简单,商家可以思考下这个问题。
另外值得一讲的是《甩葱歌》。开始这首歌和初音的音源库完全不搭边。初音是2007年出来的,这首歌06年就有了。当时niconico视频网站上出现一视频,画了一三头身妹纸,俩大辫儿拿根葱,学动漫《死神》中天然呆井上织姬甩葱的动作,配合音乐节奏,鬼畜般的表演,大家都乐了,说这是什么音乐?没有意义的歌词,从头到尾啊拉哇呀噼里啪啦,简直就是国外版的《忐忑》。于是大家到处找这首歌的源头,发现是根据30年代芬兰的一首波尔卡民谣歌曲改编的,名字叫《Ievan Polkka》,95年芬兰本土的一支民间乐队改编演唱,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结果在网络上葱就这么甩了两下,大家一夜之间就认识了这支乐队,认识了Loituma,一个人,一个乐队能红,有时真是莫名其妙。
30年代末二战爆发,芬兰游击队还和苏联红军打了一仗,苏联红军有很多年的作战经验,但芬兰游击队就滑着雪橇拉着步枪把苏联的大部队干趴了,最后苏联没办法,只能搞人海战术才勉强夺取了芬兰人的一大块领土。于是愤怒的芬兰人跟德国混一起打苏联,但芬兰是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只把自己的领土收回来,再不前进一步,也不跟着德国去打苏联的莫斯科,后来轴心国战败被宣判时,才没有芬兰什么事,属于正当防卫,我只要回我自己的土地,绝对没有帝国侵略之心,说明芬兰不尚武但是个因爱国而尚战的国家。
芬兰地大人稀,又冷,大家特别钟情抱团,于是滑着雪橇串串门,一起快乐地跳跳舞,但关键是30年代啊,还在刀枪血刃中,竟能创造出《Ievan Polkka》这样欢乐的歌曲,要搁在别国家,无论酒馆还是广场,肯定是全民悲愤高唱《莫斯科保卫战》,高唱《闪电部队在前进》。我去听了这首歌的原版,说实话比《甩葱歌》好听,声音简直干净极了,而且本来就是为大家跳舞编的曲,情感流露上那种快乐感要比电子合成的嗓音真切得多,透露出这个民族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
07年初音未来音源库发行之后,大家又用初音的音源重新制作了《甩葱歌》放到niconico上,因为节奏感太强,太洗脑,所有人都开始哼这首歌,很多歌手二次翻唱,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红遍全球。我前几年在潮汕地区待过一段时间,我住的地方下面是个幼儿园,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9点整,《甩葱歌》准时响起,于是一大堆小盆友排好队合着甩葱的节奏做早操。小盆友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歌,甚至老师都不清楚,只觉得有节奏感,一大早能振奋精神,我觉得这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首八十年前的芬兰民谣,经过科技的再创造和互联网的多维分享,竟然成了中国儿童的早操歌。互联网像一把锤子,一下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给砸扁了,以前是千层饼,现在一层到位,感叹科技力量的强大。
人类首次用纯粹的科技创造出了一个音乐界的全能神。以前大家创神都是靠讲故事,讲一个完整动听的故事,打动人心,人们才能记住那些虚拟人物,比如说斯考尔、藤崎诗织、真宫寺樱、Saber,传说系列中的那么多人物,身后都是故事。而初音未来完全靠的是数字,是0和1,靠的是技术实力,人们用自己的音乐天赋创造了这位完美的女神,虽然真人歌手会感觉很飘零,但在这个时代,大家确实需要娱乐,而数字女神确实又能做到,引导人们沉浸在节拍的无限快乐中。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初音未来的这位女神的形象一定会更多维,更丰富,比方说用VR能够让初音跳脱二次元,甚至能跟女神产生互动,这都是科技时代人们所向往的,所以初音未来是这个时代的标记。
最后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认为科技和艺术是两条平行线,经常是科技在前面一路狂奔,艺术在后面追着一个个解释,只有当人们经历了痛苦和浩劫,才有艺术先站出来,引发大家静心反思。大家要的是真正心灵的抚慰,要的是真正能够治疗内伤的音乐。而这种音乐需要真实的场景支撑,做音乐的人也好,歌者也罢,必须泡在里面,才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个时候什么科技都没用了,现实中我们经历了无数这样的场景,成就了无数大师,像严蕊,像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铸就千古绝唱,近的像姚贝娜那首和病魔抗衡到底的《心火》,不用酝酿也不编造,那种临场的情绪情感是歌者们高山流水自然喷发出来的,说白了,音乐要有轻重,要有思辨,还得靠人,而不是神。
文/品游师(微信公号:gamewhy2015,一个喜欢写作文的游戏玩家)